寺河煤矿二号井坚守“煤质就是生命线”理念,将优化煤种结构、强化产运销衔接作为效益提升的关键,从生产源头到市场终端全链条发力,推动煤质管理从“保合格”向“创效益”升级,为矿井稳健发展注入动力。
精准调结构,实现增量提效。面对客户对煤种发热量、硫分、灰分等指标的差异化需求,该矿将优化煤种结构作为煤质管理的首要环节,坚持地质预判与市场调研双轮驱动,积极优化煤种结构。地质测量部深入井下各采煤工作面,实时采集煤层厚度、夹矸分布、煤质指标等数据,结合历史开采经验建立煤质动态数据库,预判煤种特性;生产技术部制定“一工作面一方案”,调整开采比重,减少矸石混入,技术人员通过调整开采节奏,提高优质煤产量,实现单月增收超百万元。
严格抓洗选,保障产品质量。该矿以“提精度、降损耗、增效益”为目标,对洗选工艺进行靶向优化,全力提高精煤产出率,实现提质增效。在洗选车间,技术人员精准匹配不同煤种的洗选需求,既避免优质煤因过度洗选损失发热量,又防止低质煤因处理不足影响精煤品质。此外,引入先进设备后,精煤回收率提高3%,通过工艺优化,优质煤发热量平均提升200大卡/千克,不仅满足了客户需求,还推动企业洗选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全面转型。
全链条协同,降低企业成本。该矿定期组织调度、生产、洗选等部门召开煤质效益分析会,针对性调整生产参数,优化洗选工艺,形成“生产提品质、洗选保精度、销售拓市场”的联动机制。根据洗选部门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脱硫药剂配比,使精煤硫分控制在0.8%以下,保障了煤质稳定。此外,在降本方面,他们积极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物料消耗;对洗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缩短了煤炭运输距离,节省了运输费用,降低了运输成本。
下一步,该矿将持续以“质量第一,客户至上”为导向,全流程抓好煤质管理,引入煤质在线监测系统,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低损耗洗选技术,拓展华东、华南市场,并与大型电力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