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沁秀公司岳城煤矿北翼充填开采工作面传来捷报,该矿技术攻关小组历经多轮优化调试,成功构建适配短壁间隔充填工艺的通风系统,为矿井“三下绿色充填开采”顺利推进筑牢安全屏障,既破解了高瓦斯矿井资源回收难题,又实现了矸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发展目标。
直面难题 精准施策
作为高瓦斯矿井,岳城煤矿面临3号煤资源枯竭的现实困境,回收煤柱及“三下绿色充填开采”成为保障矿井产量的必然选择。然而,矿井压覆资源分布广泛,涉及工业广场、夏荷村等村庄及地面河流区域,产权单位复杂,地企协调和手续办理难度极大。为此,该矿决定以一盘区北翼工广下压煤为先行试点,采用短壁间隔充填工艺实施开采,待积累经验后逐步拓展至其他压煤区域。
与此同时,矿井每年产生约20万吨矸石,受环保政策收紧影响,矸石排放难度与日俱增,处理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矿井发展的沉重负担。而充填开采技术每年可处理矸石90万吨以上,不仅能消化本矿全部矸石,还可协助周边矿井解决固废排放问题,兼具显著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但作为首次运用该工艺的高瓦斯矿井,如何构建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成为“三下绿色充填开采”面临的关键挑战。
党建引领 全力攻关
“工艺要创新,安全是前提,通风系统必须跟上。”面对这一全新挑战,该矿通风管理部党支部主动扛起责任,迅速成立以党员技术骨干为核心的攻关小组,将通风系统重构作为保障充填开采的“一号工程”。
攻关小组深知,短壁间隔充填工艺需将正规工作面划分为若干充填支巷,巷道布局分散且通风路线复杂,既要满足高瓦斯环境下的瓦斯稀释排出需求,又要保障多支巷道通风稳定,还要控制通风设施构筑数量、最大限度降低污风流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为找到最优方案,攻关小组先后开展3次大规模系统调整,技术人员二十余次深入井下一线,在充填支巷现场逐点观测风量、检测瓦斯浓度、排查通风死角,详细记录不同工况下的通风参数。
通过反复模拟推演与现场调试,攻关小组最终确定“分区供风、分巷调控、精准排污”的通风方案,将短壁间隔充填工艺通风系统成功固化。该系统通过科学设置风墙、风窗等通风设施,精准分配各充填支巷风量,有效避免了瓦斯积聚,最大限度缩短污风流通路径,为井下作业职工营造了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系统助力 成效斐然
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为岳城煤矿“三下绿色充填开采”按下“加速键”。目前,北翼工广下压煤试点区域开采工作有序推进,通风系统运行稳定,瓦斯浓度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该通风系统的成功构建,保障了充填开采工艺的安全实施,推动矿井实现多重收益,破解了高瓦斯矿井资源回收的技术瓶颈,为后续村庄、河流压煤区及井筒保护煤柱开采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充填开采实现矸石资源化利用,彻底解决了矸石排放难题,降低了环保压力与处理成本,为矿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该矿将持续优化通风系统参数,为矿井“三下绿色充填开采”推广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