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锈、切割、焊接……这些井下‘退役’的旧管子,马上要成为职工停车‘保护伞’了。”潞新公司砂墩子煤矿机修厂加工车间内,老焊工胡师傅抹了把汗,指着身旁70、108型号的旧管堆,眼角漾着笑意。锈迹斑斑的钢管在弧光中泛着暗光,却正被巧思赋予新生。一座110米长的停车棚,正以“变废为宝”的智慧与服务热忱,在矿区酿出暖心事。

破题:旧管子里的“民生答案”
随着职工私家车三年增加近40%,矿区停车场早晚高峰车位紧张。露天停放更添烦忧,盛夏车厢内温度达60℃,寒冬雨雪天车身沾满泥点,除冰得提前半小时忙活。这些“高频吐槽”,成了机修厂的“必答题”。
恰在此时,井下回收的无缝钢管让大家眼前一亮。这些曾支撑巷道的“钢铁战士”虽“退役”,但检测显示其壁厚、抗压强度完全满足地面使用。“用旧管建棚,既盘活了闲置物资,又节省了新材料采购费。”方案公示后,职工满是期待,一场降本增效与民生服务的双向奔赴就此启动。

攻坚:精打细算里的“匠心温度”
“这根内壁锈蚀超标,淘汰。”“焊点要磨得比镜面还光,不能刮坏车。”技术员小李穿梭在管材堆里,检测尺敲得钢管“当当”响。机修厂组建党员攻坚队,每个环节都下“绣花功夫”:逐根钢管都要进行水压测试、壁厚检测,创新“地面预制+现场拼装”模式,保精度、缩工期,排水坡度精确到3度,确保雨天实现积水速排。
“想想以后停车再也不用风吹日晒,浑身带劲。”胡师傅焊枪火花跳动,熔渣一冷就用扁铲铲平,再用砂纸磨出顺滑弧度。车间轰鸣中,钢管被切割、打磨、拼接,渐成停车棚骨架。

期盼:车棚里的“幸福账单”
“能停50多辆车?我家车有地方‘躲’太阳了。”这个即将落成的停车棚成了热门话题,有人算着冬天能多睡20分钟,有人想夏天不用给方向盘放冰垫了,有人琢磨雨季省洗车钱……
据测算,停车棚能分流矿区80%的私家车,每年能为职工节约不少车辆维护费,还可预留扩展空间应对未来需求。
“企业把咱们的小事当大事办,这暖流比空调还舒坦。” 当横梁吊起时,阳光透过钢管织出金网,曾深埋地下的旧管,正撑起守护职工的晴空,让“职工至上”的承诺在焊花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