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处精打细算,都能换来真金白银的效益。”今年以来,长平公司紧盯通风系统全链条效能提升,通过细化管理措施、激发全员创新活力、深挖废旧物资潜能,推动降本增效工作取得成效。截至目前,通风系统累计实现降本增效159万元,全年预计节支240万元。
精细管理控成本。该公司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制定降本增效节支方案,建立通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台账,从物资采购、使用、维修到报废实行全流程闭环管控,有效减少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通过细化11项降本增效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过程监督,确保每项措施落地见效。在通风物资管理上,严格把控采购计划,优先利用库存旧料,对井下偏远区域闲置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仅此一项便节约成本超百万元。此外,推行材料成本全员管理模式,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建言献策,并对优秀建议给予工分奖励,形成“人人扛指标、个个算细账”的浓厚氛围。

创新驱动破难题。该公司坚持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引导职工从细节入手,通过小发明、小改造实现效率与成本双提升。利用自动放水器原理,将风动延时器加装至普通细水喷雾,成功研制风动自动喷雾装置,单套成本较外购自动喷雾装置降低1.8万元,全年推广50套可节支90万元;将待修平衡风门改造为防火门,通过翻新门框、合页等部件,使单道防火门成本下降1.5万元;对井下损坏的压风自救装置进行拆解重组,修复后单套节省1500元。这些“金点子”不仅解决了生产痛点,更展现了“微创新”积累的规模效益。
变废为宝挖潜能。该公司深挖废旧物资剩余价值,通过分类拆解、专业修复、定向改造等方式,让报废设备重新“上岗”。组织职工对报废仪器配件进行系统性拆解,经测试合格后二次利用,每月节省配件费用2000元;回收井下使用过的排放瓦斯和风量调节装置,对变形、锈蚀部分进行修复,实现材料复用,全年可节支12.5万元;井下风门拆除后,气管和气缸及时上井修复再利用,预计年节约6.9万元。这一系列举措既减少了新材料采购支出,又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