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煤集团新大地公司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全力降本增效的进程中,8#煤西翼梭车机头党员安全责任区主动担当,将旧道夹板、道钉、托绳辊等废旧物资“变废为宝”,通过回收、修复、再利用,这批物资重新投入生产,累计节约成本9万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点滴之处见效益”的精益理念。
党员带头挖潜力 旧料堆里寻价值
  走进8#煤西翼运输巷道,梭车平稳运行,系统高效运转。而在不久前,该区域的材料平台上还堆放着不少锈迹斑斑的道夹板、弯曲的道钉和磨损严重的托绳辊。在许多人眼中,这些只是待处理的废料,但在党员安全责任区的同志们看来,其中却蕴藏着可复用的价值。
  “成本管控没有小事,关键要用心发现。这些零部件大多只是局部磨损或表面生锈,经专业修复后完全可以重新投入使用。”党员安全责任区负责人郭泽冰道出了“变废为宝”行动的初衷。为盘活闲置资源,他主动牵头,组织安全责任区党员与技术骨干成立临时修旧利废小组,利用休息时间对废旧物资进行全面清点、分类登记,建立起包括道夹板、道钉、托绳辊等在内的详细台账,为后续修复打下基础。
精准修复破难题 废旧物资焕新生
  回收只是起点,让废旧物资恢复使用价值才是关键。面对不同物资的“病症”,小组制定了针对性修复方案:对道夹板和道钉,采用角磨机除锈、校正变形部位,最后通过专业探伤检查,确保其结构完整、符合安全使用标准;对于托绳辊和托绳架,则拆解更换损坏的轴承与密封件,进行动平衡校验,确保其转动灵活、承压可靠;对压绳架则实施结构加固和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修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锈死螺栓的拆卸、超预期磨损部件的判断,都考验着大家的耐心与技术。党员们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逐一攻克难题。当沾满油污的双手让废旧物资焕然一新、功能恢复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成就感。
节支降本见真章 点滴挖潜增效益
  经过精心修复,这批“下岗”物资成功“再就业”,重新应用于运输系统的日常维护与应急抢修中,此次行动共修复30kg道夹板80余副、道钉200个、各类托绳辊及架体30多套。“若全部采购新品,需投入资金约9万元。如今未花一分钱购置新料,既保障了运输线安全顺畅,又直接节约了成本。”队长陈瑞刚说,“这9万元不仅是报表上的数字,更是全员成本意识提升的体现,效益就藏在身边的细节里。”
  该公司8#煤西翼梭车机头党员安全责任区的实践证明,降本增效并非依赖宏大投入,珍视身边资源、做好点滴积累,同样能创造可观价值。如今,这一“变废为宝”的案例已成为公司精益管理的鲜活样本,正激励更多部门和职工参与到降本增效工作中,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