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煤矿二号井党委立足矿井发展全局,将人才工作作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以系统思维构建人才培育新格局。通过发挥“头雁效应”领航示范、畅通党员与人才的双向转化通道、搭建师徒帮带的成长平台,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推进的人才工作生动局面,让党建优势持续转化为人才竞争力,为矿井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头雁”领航,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该矿党委坚持“头雁”领航“雁阵”的思路,由党委书记牵头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人才工作责任体系。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每季度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研,精准摸排关键岗位人才缺口、技能提升需求等实际问题。科学制定《干部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分层分类建立管理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动态更新”机制,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储备根基。
择优培养,构建党员人才的“双向通道”。该矿建立党员人才双向培养机制,树牢“谁优秀、谁入党”的鲜明导向,将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等关键岗位的优秀人才作为发展重点,优先纳入党员培养计划。通过开设“红色讲堂”“技能先锋班”,邀请优秀党员标兵、技术能手授课,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示+现场答疑”的模式,着力打造“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的双向培育路径。既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又为矿井发展储备核心力量,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结对帮带,打造人才成长的“加速引擎”。该矿创新实施“党员+人才+青年”师带徒结对帮扶机制,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和青年职工特点,量身定制包含安全规程、设备运维、应急处置等内容的个性化培养清单。采取“党员人才带头领徒、技术专家跟进指导、部门员工交流互学”的模式,开展一对一精准帮带,建立“周沟通、月考核、季总结”的跟踪培养机制,将师傅带教成效与个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直接挂钩。通过常态化师徒关系的建立,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红色基因的同步传递,更推动青年职工技能水平快速提升,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