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煤炭行业的复杂形势,太原煤气化华泓煤业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以锚定目标抓落实的果敢与坚决,深挖内潜提质效,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新路径。
紧盯生产目标 筑牢安全基础
该公司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前行的重要导向,紧扣“保安全、上产量、提效益”的工作主线,从生产衔接、工作面设计、采煤与支护工艺等关键环节持续优化。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井下,实时把控生产动态,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在应对复杂地质条件时,该公司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攻关,通过优化巷道布局、改进支护方式等措施,保障施工有序推进。在9312综采工作面末采阶段,该公司采用高强度聚酯纤维柔性网加钢丝绳护顶工艺,有效解决顶板管理难题,缩短末采工期,减少材料运输频次,保障设备回撤安全,为后续工作面末采积累了经验。
推动技术创新 提升经济效益
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与经济效益,该公司大力推广沿空留巷和无煤柱开采工艺,累计多回收煤炭资源10万余吨,沿空留巷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减少了煤柱损失,降低巷道掘进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该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投入资金升级采煤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与故障率,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精细管理 实现降本增效
该公司将精细化管理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从生产组织、设备管理、物资采购、材料回收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在生产组织方面,该公司根据井下作业时间实施“避峰填谷”用电策略,减少设备空转,降低能耗。在设备管理方面,该公司注重细节管控,精准调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微量尺寸变化、运行电流波动等;加强专业化点检与维护;大力推进修旧利废,对闲置管线、阀门及损坏部件进行修复利用,实现物尽其用。在物资采购方面,该公司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加强供应商管理,通过招标、比价等方式控制成本。同时,优化库存结构,减少积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坚守安全底线 夯实发展根基
该公司始终将安全置于首位,持续深化落实“136”安全管理模式,统筹推进安全整治、大检查及重大隐患排查工作。
该公司构建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体系,形成“矿领导—业务部室—区队长—班组长—岗位员工”五级联动机制,将安全大检查纳入常态化管理。通过每周四“安全生产大检查日”与周安全活动日制度,实现隐患排查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闭环。
该公司实施全专业覆盖的精准化治理模式,构建“井下+地面”双轨治理体系,聚焦顶板管理、瓦斯防治、水害防控、提升运输安全、机电设备运维及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等重点领域,建立专业化隐患评估机制。同时,加强地面消防、用电、动火等环节的管控,确保人、物、环境全面安全。
此外,该公司推行全周期闭环精细化管理机制,在隐患销号环节,实行“一周一排查、一周一销号”机制,建立“排查—建档—整改—验收—销号”全流程跟踪台账,通过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复核验收,确保隐患治理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