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南煤集团宏厦一建机电二部以“修旧利废”为突破口,在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积极拓展外部市场,走出了一条“向内挖潜、向外拓荒”的转型之路,不仅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维修费用超百万元,更朝着扭亏为盈的目标稳步迈进。
深耕内部维修 让旧设备焕发新活力
宏厦一建机电二部聚焦生产一线设备需求,将“能用不换、能修不扔”的理念贯穿于维修工作全过程,围绕高低压开关、变压器、变频器、电机、电滚筒等关键电气设备及各类矿用机械设备,构建了全链条维修保养体系。
在电气设备维修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对一批从井下更换下来的电滚筒进行“解剖式”检修,他们先通过仪器检测故障点,再对损坏的触头、线圈等零部件进行更换或修复,最后进行试验和空载运行测试。同时,针对变压器、变频器等大型设备,项目部组建了专项维修小组,技术人员通过真空干燥、线圈重绕等工艺,不仅恢复了设备性能,还将维修成本控制在5万元以内,使用寿命达新设备的80%以上。
在矿用设备维修领域,项目部同样展现出专业实力。电滚筒是矿山输送系统的关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生产进度,以往这类设备损坏后多依赖外部厂家维修更换,周期长、费用高。项目部自主攻关后,建立电滚筒维修流水作业,从轴承更换、密封处理到动平衡测试,实现全流程自主维修,成本大幅下降,缩短了维修周期,保障了矿建项目部井下的有序生产。
据统计,通过对各类设备的精细化维修保养,项目部预计全年可帮助企业节省维修费用100万元以上,相当于增加了同等额度的利润。这些“省下的钱”被重新投入到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中,形成了“维修降本—再投入—提升效率”的良性循环。
拓展外部市场 维修力转化为生产力
在做好内部服务的基础上,项目部凭借过硬技术和良好口碑,主动开拓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设备维修市场,将“修旧利废”能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我们有多年的机电安装施工和设备维修经验,维修质量不输专业厂家,价格却能低30%—40%,这是我们的优势。”项目部经理杨勇在谈及市场拓展时充满信心。为满足外部业务需求,项目部优化整合现有场地和人员,划分出独立的外部维修车间,检修各类机床、车床及检测设备等;内部选拔15名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成“外部服务团队”,承诺“24小时响应、48小时到场、72小时解决问题”。
目前,项目部外部业务涵盖电气设备检测、机械设备大修、定制化保养方案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维修+保养+技术咨询”的多元化服务模式。这一成果使项目部从“花钱部门”转变为“盈利部门”,为企业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了新思路。
从降本到创效 理念能力双重升级
项目部的转型并非简单地“修修补补”,而是理念革新与技术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理念上,项目部打破“重采购、轻维修”的传统思维,将“修旧利废”提升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战略高度,通过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台账”,精细化追踪每台设备的维修记录、使用寿命和成本对比,为维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技术上,项目部持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针对矿用设备维修中的技术难点,成立“技术创新工作室”,依托多年矿用设备维修经验,吸纳和学习同行业先进技术,开展技术攻关。
“以前觉得维修是‘配角’,现在发现把‘配角’做到极致,也能成为‘主角’。”项目部员工感慨道。从为企业节省成本到为自身创造利润,宏厦一建机电二部用行动证明,降本增效空间无限,关键在于是否有打破常规的勇气、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魄力。
下一步,项目部将在优先满足企业内部设备维修保养需求的同时,积极扩大外部市场份额,制定营收目标,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盈利引擎”。这条以修旧利废为起点的转型之路,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彰显了国有企业在精益管理与市场竞争中的韧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