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天山南麓,茫茫戈壁深处,矗立着一座现代化大型矿井——潞新公司砂墩子煤矿。该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三道岭矿区西部砂墩子井田,建设规模达500万吨/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2019年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验收,2024年入选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获评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并通过自治区智能化建设初级验收。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该矿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通过专项行动建强战斗堡垒,以“党建+”为牵引,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党建+思想引领”,思想筑基强共识。该矿党委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引导全员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成本意识,凝聚降本增效思想共识。通过“三知四讲五访”工作机制,做好职工思想动态教育引导,机修厂秉持“修旧利废、变废为宝”理念,成功修复100余个磨损的无极绳绞车托绳轮,让老旧设备重焕“新生”;安装队坚持“能用不领新、能修不舍弃”的原则,累计修复风动手拉葫芦8台、凿岩机5台、G10风镐10台;瓦斯抽采队推行“班班算账、人人考核”机制,使降本意识深深根植于职工心中。此外,该矿利用调度会、班前会、部务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清醒认识行业形势,树牢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形成“人人讲节约、事事算成本”的浓厚氛围,为降本增效奠定思想基础。
“党建+先锋示范”,先锋领航解难题。面对S4103工作面胶带顺槽微震监测预警系统拾震传感器线缆突发故障的紧急情况,该矿党员干部主动作为,与设备厂家沟通学习,掌握维修技术,修复线缆,使系统恢复运行,节约设备购置费用5.6万元。机修厂“党员示范岗”自主设计改造带式输送机机尾架,利用废旧横梁、槽钢等材料,通过精细切割、精准焊接,提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突破旧钢轨修复技术瓶颈,自主设计加工专用整形工具,高效完成900根P30旧钢轨的整形修复任务,节省采购费用19.2万元。这些实践既保障了现场作业安全,又节省了设备购置费用,将“党员示范”力量转化为攻坚克难、降本增效的硬核生产力,体现了“一分一厘挖潜,一点一滴提效”的节约理念。
“党建+技术攻坚”,创新驱动提质效。该矿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降本增效的核心,聚焦生产难点痛点,通过工艺优化、设计革新、技术攻关,实现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在N4108回风顺槽过断层时,防冲办党员干部带头优化卸压孔设计方案,将迎头卸压孔数量由7组调整为5组,孔深由35米调整至40米,并与探放水施工周期高效协同,工作面矿压明显降低,有力保障了采面安全高效掘进。在N4108回风顺槽及N4202工作面切眼总共减少了3070米卸压孔进尺,降低了工程外委施工费用。通风队成立党员攻关组,在通风系统智能化建设中取得重要突破,完成了井下关键通风设施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了主要用风地点风窗的远程自动化调节。选煤厂持续优化洗选流程,根据不同煤种特性精准调整工艺参数,在重介洗选环节借助密度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精准调整。销售中心成功改造破碎机皮带张紧系统,通过加装可移动滑板和特制丝杠,有效解决了皮带频繁跑偏问题。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形成了“小、实、新”的技术革新模式,有效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党建+精细管理”,精打细算增效益。该矿严格落实15字30条经营管理措施,树立“省下的就是赚来的”的理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控体系。机修厂、物资中心通过修复电磁启动器、无极绳绞车配件、箱型梁、托辊等物资,实现效益的持续增长。安装队建立废旧物资专用存放点,对回收材料及小型设备进行分类检修,形成“能用不领新、能修不舍弃”的作业氛围。机电部优化矿井用电管理,对井下采掘工作面、零星施工地点实施“全覆盖、全时段、网格化”检查,科学调整设备运行时段,促使矿井综合电耗大幅下降。生产部在W11盘区轨-回1#联巷施工中,通过优化支护参数缩短巷道19米,少打设20%的锚杆索,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该矿严把材料消耗关,建立材料交旧领新台账,细化分类管理,盘活存量物资,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